天下足球网

图片
【“市委书记谈信访”第四期】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接受专访(文字实录)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8-07-27 15:09:45.0
访问次数:549 次
【字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国家信访局、新华网联合推出的“市委书记谈信访”系列访谈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唐书记,欢迎您。

  唐晓明: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定西的基本情况。

  唐晓明:好的。定西地处祖国西北内陆,甘肃省中部,离省会兰州有98公里的路程。全市196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3万,辖1区6县、122个乡镇(街道办)。人口在甘肃排第三位,因为它处在兰州以东,是兰州的东大门,所以也有甘肃咽喉和兰州门户这样一个称号。

  主持人:那您再跟我们讲讲定西的历史。

  唐晓明:好的。定西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自战国时期秦国设置陇西郡以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土地和黄河孕育了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历史,境内有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还有陇西县的李氏文化;通渭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画这种艺术形式在以通渭县为代表的定西,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还有一些名山秀水和红色遗迹。比如说渭河源和贵清山、遮阳山等4A级景区,还有红军长征经过岷县和通渭县的时候,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遗迹,有“榜罗会议”、“岷州会议”纪念馆等。这些旅游景点,不管是自然景色还是红色旅游纪念地,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主持人:定西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那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怎么样?

  唐晓明:现在一提到定西,大家对定西的了解更多的是知道定西是个贫困地区,也就是十八大以来中央重点帮助扶持的深度贫困地区,定西长期以来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最早的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叫“三西”建设,其中就包括了定西。这些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总目标,全力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中国西部“草都”,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和生态治理“四大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到去年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1亿元,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815元和6289元。在产业发展上,这些年我们培育形成了中医药、马铃薯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马铃薯产业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市基础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14年甘肃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洮工程一期建成通水,圆了定西人民的世纪之梦。今年,宝兰高铁和兰渝铁路又先后建成通车,使得全市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虽然与自己相比,这些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放到全国来看,定西仍然是一个经济小市、财政弱市,未来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前面您提到了扶贫,我们也了解到定西的扶贫工作在全国很有名,您给我们再介绍一下。

  唐晓明:定西在全国的扶贫开发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备受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的地方。定西首开全国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先河,从1982年开始,国家在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开始搞扶贫开发,当时叫 “三西”建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定西人民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哪三苦呢?就是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坚持走符合定西开发扶贫的“三条路子”。“三条路子”就是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都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有水的地方走水路就是水利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充分发挥和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没水的地方走旱路就是在靠天吃饭的地方,我们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旱作农业在省里和国内都是很有影响的。水旱路都走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就是不靠土地,走出去,输转劳务,出去打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因此,我们长期持之以恒地修了梯田、打了水窖、铺了地膜、调了结构,在30多年的时间当中,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因此,在中国扶贫史上写下了辉煌和壮丽的一页篇章。

  主持人:刚才您简单介绍了定西扶贫史,那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定西又是如何抓脱贫攻坚工作的?

  唐晓明:35年来,通过全市上下300多万父老乡亲的辛勤努力,定西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基础本来就很差,也很薄弱。因此,定西一区六县仍然是全国非常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我们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目标胜利迈进。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7%下降到了13.7%。可以说,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我市资金投入最多、扶贫力度最大、脱贫质量最高、脱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主持人:那发展快就会带来一些矛盾和冲突,进而会形成信访问题。您对于信访是怎么看的?

  唐晓明:信访是法律所赋予群众的权利之一,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更是广大普通老百姓参与政治和国家管理的一种方式。基于此,我认为信访工作是不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它。

  第一,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也日趋凸显,而且显现出来的矛盾纠纷类型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发挥信访这个“减压阀”和“稳定器”作用,依法妥善解决好群众各个方面的诉求,进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第二,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知道,民心民意是最大的政治,而信访恰恰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信访工作从中央到省、到市,各级领导把信访工作比作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因此,它最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通过信访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现在关注的是什么、操心的是哪些方面,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具体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信访能够让群众指出和发现我们党委政府工作当中还有什么不足和问题,从而进行分析研判,做出科学决策,推动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第三,信访工作是检验我们各级党政部门群众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信访工作是党委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窗口,是群众衡量我们工作是好还是不好的一面镜子。因此,如果我们不重视信访工作,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损害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主持人:定西市“123456”信访工作法,请您给我们概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工作方式?

  唐晓明:“123456”信访工作法简单来说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狠抓”、实行“三个分开”,靠实“四个责任”、建立“五项机制”、推进“六个一批”。这中间,“一”是总纲目标,“二”和“三”是原则要求,“四”是责任体系,“五”是保障机制,“六”是推进方法。

  “1”即“一个中心”,就是以依法维护和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为中心,把信访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推动解决信访群众反映的具体和实际问题上,就是事要解决。“2”即“两个狠抓”,一手狠抓合理诉求解决,一手狠抓违法上访治理。“3”即实行“三个分开”,就是坚持诉讼和信访分开、诉求和行为分开、合法和非法分开。“4”是责任体系。主要是四个方面的责任:一是靠实党政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二是靠实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三是靠实有权处理机关主体责任。四是靠实信访部门督办责任。“5”是“五项机制”。就是建立社会治安联合巡逻防控机制、信访形势日研判和零报告机制、蹲点驻守督导机制、教育疏导机制、责任追究机制。通过这五项保障机制,确保信访工作高标准推进。“6”是指解决信访问题的具体推进方法,就是“六个一批”。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信访难题,诉求合理的依法解决一批、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一批、已经公正处理的依法终结一批、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导入一批、存在错误或瑕疵的依法纠正补正一批、综合施策依法化解一批。通过“六个一批”真正让各类信访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就是“123456”工作法,是定西市在信访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工作的推进和形势的变化,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确保信访工作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一句话,核心是“事要解决”,那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唐晓明:主持人说的很对,所有的信访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围绕“事要解决”这个核心来展开,这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更是我们做好信访工作的落脚点。围绕“事要解决”,我们首先解决了领导带头接访下访的问题。

  我们坚持市级领导带头开展接访、主动下访,制定了市级领导干部预约接待群众来访日程安排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不但市级这样做,我们要求县乡一级都要建立并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在市领导的带头下,这两年各级干部主动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和矛盾问题比较集中、突出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越来越多了。对排查发现的信访问题做到“四不”,就是不拖、不捂、不压、不堵,一大批苗头性信访问题能够及时就地得到解决。比如,去年入冬以后,市区有群众反映他们小区供暖温度达不到要求,有些群众家里已经连续三年无法正常供暖。群众来市里上访的这天,正好是我接访。当天下午,我就组织有关部门去实地查看,进入群众家里,拿着温度计实地测量温度到底怎么样。我们去这个小区实地考察以后,原来是没有安装二次加压供暖设备,建筑公司和物业管理两家公司互相推诿扯皮,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上百户群众冬季取暖受到了严重影响。了解清楚情况后,我们召开了协调会,督促责任单位对供暖设备和管网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这一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今年春节前,我又到这个小区去,召集小区的群众座谈,群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非常满意。

  主持人:“事要解决”仅靠领导带头还不够,很多问题可能还得依靠基层,这个问题您跟我们谈一谈。

  唐晓明:你说的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我们可以起个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让我们解决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主要资源还在职能部门、主要责任在基层单位,就是离群众最近的这些部门和单位,需要各方联动、齐心协力、综合施策。我们通过加大信访事项统筹督查力度,严格落实主办协办责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信访工作,推动解决上访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比如,我们针对农民工工资及冬季供暖等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问题,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冬季供热等涉众型上访问题苗头隐患排查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多部门联动,深入开展排查化解和督导检查,通过这些工作制度、措施和办法,督促各用工单位发放农民工工资7000多万元,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上访问题45起。另外,解决信访问题要求我们对工作方法方式进行创新。我们在弘扬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指引、经济调节、民主协商、公开听证、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开展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真正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主持人:信访积案是信访工作的难点和硬骨头,定西市是如何化解信访积案的?

  唐晓明:信访积案是信访工作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必须高位推动、齐抓共管,既要靠法治、靠政策、靠机制,又要讲实际、讲责任、讲感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化解工作思路,就是四句话:“尊重历史、坚持原则、面对现实、认真协商”。对信访积案分门别类梳理核查,因人施策,因案施策,依法妥善化解。工作中,我们认真坚持落实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第一召集人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解决钉子案和骨头案。比如,去年一个房地产项目承包商因为经营不善,没有力量支付300多名农民工工资,引发上访后,我们先后3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方案,主动约谈房地产开发商和承建企业负责人,明确讲清法律责任和利害关系,要求他们多方积极筹措资金,经过努力,终于在春节前将拖欠工资发放到位,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先后两次对43件涉众型信访问题实行了市级领导包案督办。

  主持人:将心比心,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多大的问题都能解决。

  唐晓明:上访群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事要解决。所以解决群众合法诉求,防止矛盾积累、信访上行,贵在及时、重在就地,不让上访群众增加上访的成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统筹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乡镇信访工作,在乡镇街道设立了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依托这两个中心,通过开展区域协作,实行网格化管理,一级一级压实首办责任,使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推动问题能够在当地解决。同时,积极推广“枫桥经验”,通过干部下访、民情日记、结队帮扶等形式,实现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信访渠道。实现了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这样一个“一网式”的信访综合管理服务机制。

  主持人:好的制度很重要,但能否坚持和落实到位更重要。

  唐晓明:为了保证这些制度能够落实,我们重点加强了监督。怎么监督呢?每年都主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参与信访督查工作中来,让人民群众成为裁判员、监督员,倒逼责任单位把每一件信访事项办好。另外,还通过建立即时告知短信平台等措施,引导和方便群众参与对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满意度评价,切实提高参评率。今年以来,全市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到100%,信访部门群众满意率92.7%,实现了信访存量、增量的“双下降”。

  主持人:只有信访业务流程规范了,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那么定西市在推进信访事项规范化办理上是怎么做的?

  唐晓明:当前一些基层部门和单位重实体、轻程序,信访业务不规范的问题,是制约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瓶颈。特别是有的单位对群众信访不能按时受理、按期答复;有的答复意见书避重就轻,缺少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群众满意度和息诉罢访率不高,这些都损害了信访工作的公信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细化信访业务流程,严格把好受理关、办理关和答复关,严格落实首问、首接、首办责任制,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流程由“粗枝大叶”向“精准精细”转变,信访工作职能由“大包大揽”向“依法履责”转变。

  主持人:这方面有什么比较严厉的惩处措施吗?

  唐晓明:这些年,我们先后对信访人不服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处理意见的214件信访事项进行了复查复核,对调查事实不清楚、适用法律不准确、处理意见不具体、办理程序不规范的56件依法予以撤销,责成重新调查处理,尽最大可能保障了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制定出台了《定西市信访事项规范办理评查办法》,成立全市评查工作领导小组,对77件信访事项规范办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评查,共点名道姓通报单位8个,黄牌警告单位5个;通报批评直接责任人员12人,诫勉谈话8人,组织处理2人,纪律处分5人。

  主持人:中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定西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唐晓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我们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制定了《关于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工作方案》,坚持诉访分离,积极支持和配合司法机关工作,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出台了《定西市律师及其他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第三方介入”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在信访工作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下发了《关于着力推进“六个一批”、依法治理信访突出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依法处置非法上访行为的通告》。

  主持人:做好信访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请问定西市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唐晓明: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把建设过硬队伍作为根本保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信访干部的能力建设贯穿始终,不断增强信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全市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对党忠诚可靠、恪守为民职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信访工作干部。近年来,市县先后提拔重用信访系统干部34人。市信访局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考核评为优秀。在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市信访局局长牛兴国同志、副局长赵贵成同志分别被表彰为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和先进工作者。特别是赵贵成同志,先后当选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和党的十九大代表,成了基层信访工作战线的标杆。

  主持人:去年印发了《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定西市在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方面开展了那些工作?

  唐晓明:《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下发以后,我们市里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靠实领导责任。不断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强化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等职能,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协调有序、运转顺畅、高效便民的信访工作领导体制。今年以来,我对一个县县委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行了约谈,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2个县及7个事权单位负责同志进行集体约谈,纪检、组织、信访等部门将约谈整改情况作为被约谈对象当年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强化督查问责,建立“点对点”通报机制,严格落实“谁制造问题、谁承担责任、谁受到追究”的问责机制,真正把责任螺丝拧紧,提高各级领导的履责效能,推动信访工作责任由“强调问责”向“常态问责”转变。市信访局先后6次下发《督查建议书》,建议有关县区对13个责任单位进行了严肃问责,对27名责任人员给予了党纪政纪责任追究。

  主持人:唐书记,请您谈谈定西市委、市政府就抓好下一步信访工作有什么样的安排和部署?

  唐晓明: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以推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诉求为核心,深入研究信访工作新情况、新动向、新特点、新规律,保持改革定力,注重创新创造,加强督查问效,着力抓好平安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规范信访、创新信访6个信访建设,更加注重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深化上下功夫、在工作中见行动、在群众满意上见成效,更好地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厚植和打牢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主持人:最后请您跟我们的网友再说几句。

  唐晓明:谢谢主持人,谢谢新华网。今天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到演播室和大家交流工作,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宣传推介定西深度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的信访工作感到非常高兴。欢迎各位网友对我们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借此机会,我代表300多万定西人民群众,诚挚邀请各位网友到我们定西来参观旅游、考察访问、投资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