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

图片
【“市委书记谈信访”第一期】绍兴市委书记彭佳学接受专访(文字实录)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7-07-30 14:54:48.0
访问次数:972 次
【字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由国家信访局、新华网联合推出“市委书记谈信访”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是第一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彭佳学。彭书记,欢迎您。

  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彭佳学: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大家上午好。

  一、主持人:彭书记,我们都知道,绍兴是一座名城,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一提起绍兴,我们就会想到鲁迅、黄酒、社戏、乌篷船,彭书记,请您给我们再详细介绍一下。


  彭佳学:好的。各位网友朋友,就像刚才主持人讲到,大家一谈到绍兴,比较多的想起来的就是鲁迅、越剧、黄酒、乌篷船等等,这也是绍兴的一个符号,一个缩影,或者是一个浓缩。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方式说绍兴,那就是“人文、生态、活力”这3个词,向大家再介绍一下绍兴的古与今。

  第一,绍兴是人文之城。绍兴有2500年的建城史,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国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在绍兴都能够找到她的遗存,得到具体的印证。而且在绍兴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时空和历史的穿越。比如说,我们可以到绍兴下面的一个市,嵊州去感受小黄山的文化遗址,有1万多年。还可以去大禹陵走一走,大家都知道大禹是我们华夏始祖,划定九州,这在公元前4千多年。还可以到越王台、投醪河边,找寻“三千越甲可吞吴”,春秋霸主勾践誓师伐吴、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

  同时,绍兴文化十分厚重。文化现象独具特色,比如说我们讲的“天下黄酒源绍兴”的黄酒文化,“曲水流觞”书法文化,同时越剧和绍剧为主体的这样一些戏曲文化,同时绍兴还是一个万桥之乡,有非常丰富的桥文化。尤其是唐代有400多位诗人游历绍兴、咏叹“稽山鉴水”形成了“唐诗之路文化”,等等。

  绍兴还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给绍兴孕育了一大批名人大家,被毛主席称为“鉴湖越台名士乡”。除了我刚才跟大家介绍的大禹、勾践,还有现在社会上比较热的,比较推崇的,就是阳明文化,这是一个大思想家,还有蔡元培,北大有四位校长,都是我们绍兴人。还包括钱三强这样的大科学家,陆游这样的大文学家,以及王羲之这样的书圣,王冕等大画家,任光等音乐家。大家也可以到阳明故里、书圣故里、陆游故里、西施故里等寻找他们当年的足迹故事。当代绍兴也是人杰地灵,到去年年底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在全国两院院士当中绍兴籍的院士有74人。

  第二,绍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之城。绍兴的山清水秀,是典型的东方水城、江南水乡,所谓“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描写的就是绍兴的水乡和水城。水乡和水城可以用三层意思表达,一层意思就是水多,水网密布,桥梁纵横,中心城市水域面积占14.7%,位居全省第一。整个北部是鉴湖水系,河网密布,实际上是非常好的海绵城市,水资源丰富、充沛,而且水系很发达,造就了这个地方的水资源条件非常好。

  第二是水好。所谓“天下黄酒源绍兴”,主要是水质里面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大概有不下30种,日本,包括我们的宝岛台湾他们都想酿造黄酒,但是唯独绍兴这个地方的水有特色,他们可以拿到工艺,但是拿不到水。

  第三是水美。主要是水和文化有机交融在一起,美在山与水的交相辉映,美在人文与生态的完美融合。在绍兴,大家可以在江边驻足,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以在乌篷船上,一边品着黄酒,一边欣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可以在小巷古街骑行漫步,感受古城墙、古建筑上承载的历史记忆;也可以登上新昌穿岩十九峰,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说,绍兴是一座人文历史悠久厚重,自然生态和美的一个“非来不可、非留不可”的城市。

  二、主持人:听了彭书记的描绘,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对绍兴的向往也更加强烈了。那么,您刚才用三个词形容成绍兴,人文、生态、活力,那么说的“活力”,绍兴又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彭佳学:绍兴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很强,既有厚重的历史,也有现代文明与繁荣。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

  首先,综合实力较强。我们2016年底统计数据,全市的GDP达到了4710亿元,今年完全可以进入5千亿行列,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人民币,而且公共财政收入也超过了400亿。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也比较高,收入比较均衡。我们城市居民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农村居民可望达到3万,收入比1.8:1左右,体现了整体的均衡性。

  第二,产业体系完善。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应该说在全球都有比较好的话语权,我们有自己的定价体系,发布相关的指数。同时,包括生物医药、环保装备,以及通用航空为代表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占制造业比达到35%。绍兴的制造业去年已经突破了1万亿产值。同时,我们以量子通信、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绍兴已进行积极布局。尤其是绍兴是一座文化山水都非常独特的厚重的自然城市,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生命健康,作为新兴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已在绍兴形成。

  第三,市场主体活跃。全市拥有67家上市公司。去年统计数据表明,我们有7家民营企业进入了中国500强,有25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市场主体多元化,同时整个专业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亿元的有65家,其中10亿以上11家、100亿以上7家。

  第四,可以用开放程度较高来表明它的活力。我们去年成功举办了国际友城大会,与全球38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而且我们有10多家优秀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跨国并购,实现了全球布局。同时,我们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开展“大师对话”、“越剧全球巡演”等活动,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绍兴文化。


  三、主持人:绍兴的发展确实很快。我们知道,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过程中会有阵痛,会产生一些矛盾和信访问题。绍兴是怎么解决的?


  彭佳学:正如主持人所说的。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相关的问题。包括在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城乡发展过程中一些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也包括产业推进过程中,环境生态方面、安全方面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整个发展过程中相伴相生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也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和手段。

  就信访方面来讲,实际上信访就是群众反映一些情况,提出一些诉求,也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信访是一个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民情,来分析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短板。

  我们这些年坚持了一些多管齐下,大局着眼、要处着手,对一些源头性问题采取了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控和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做了一些分析和研究。这些信访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它的深层次的根源是什么?实际上还是一个建设强度的问题,发展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问题。按照我们当地的老百姓的话来讲,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城市之痛”“产业之痛”,从而带来了“环境之痛”。

  “城市之痛”就是感觉到城市碎片化,“产业之痛”就是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一些污染的问题,已经危及了我们正常的利益。这些东西反过来形成了环境生态的问题,所以三个痛关键在前面两个痛。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我们绍兴提出了坚持以生态统领,建设品质绍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呈现了比较好的势头,基本上形成了“三升一降”的态势,经济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城市的能级得到了持续的提升,信访的量在减少,信访需求的结构在改善。我觉得这个是来之不易的,实际上,我们也是注重在几个方面做了工作。概括讲有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大局,注重统筹,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着眼长远,注重改革创新,维护市场主体的公平正义。三是着眼和谐,注重生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包括生态、空气和水。四是着眼基层、注重党建,来维护民心、民意。具体来讲,首先就是要着眼大局、全局,注重统筹兼顾,来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主要表现在城乡的统筹发展方面。所以,要做到高站位、大格局,把整个绍兴放在全省、长三角,或者全国的大格局中,去找定、划定、谋定你的一些定位,来改变原来在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下,以一个县、一个乡镇为基本单元的这样一个建设定位。

  对我们来讲,就是坚定不移地实行协同融合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些方面措施,来构建和引领整个城乡一种新的格局。实际上,就是要采取措施打破各自为政、主体众多、政出多门,实际上就是打破政策碎片化、结构碎片化、分布碎片化,来推动整个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体系化、公共安全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协同融合的局面,达到均衡优质高效公平,这样一个新的境界。这样就可以改变或者避免因为政策不一致,标准不相同,保障不均衡,带来的一些老百姓的诉求关系、利益关系问题。

  这里面,我们着重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坚持一盘棋的思想,一张图的规划,按照“紧凑城市”的理念,优化空间的布局和结构,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使我们的空间的布局、产业的布局在全市的范围内进行安排。

  一是在政策上,特别是一些公共的服务和公共共享类的保障类的尽可能的实行同城同政策,或者同趋向。尤其是包括一些征地拆迁的政策,公共服务的水平,社会保障的统筹等等。

  二是我们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使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在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等方面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促进农民进镇入城。说到底,也就是在这个角度发挥统的作用,我们原来是分的多一点,主要统什么呢,就是统规划、统规模、统规则,规划要实行多规合一,规模要在整个全市大格局当中安排规模,规则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种统一的规则趋向,这是发挥统的作用。在统的前提下,实行统分结合来发挥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以这样一个方式和方法来完善提高城市的能级,完善城乡的功能,改善公共的服务,使我们大多数群众得到了更实惠更好的一些收获和获得感。

  我们也作了一个统计2014年以来,整个城乡建设类的信访件将近1万件,去年到今年大概下降了40%,不到6000件。特别是我们全市进行拆改治违,目标各有1千万平方米,这个推进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类似这种情况的信访问题。这就是我们讲注重大局、全局,注重统筹协调,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所带来的好处,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我们着眼长远和未来,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安全绿色,来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来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表现在产业与环境的关系上,所以我这里特别要跟大家介绍一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

  绍兴是一个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这么一个地区,从乡镇经济起步,以乡镇经济为原动力,也是改革创新一个产物,我们抓住了先机,所以绍兴老百姓也因此而富,一些产业也因此而成名。但是在乡镇经济这么一个情况下,这么一个大背景下,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低小散弱乱”的产业格局,带来了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和公平性受到挑战,规范制度应该也要进一步完善。所以群众十分关心这些问题,也成了市场主体公平正义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改造提升,立足“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大力推动现代的企业制度和现代的文化类,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把它由无序的发展进入多轮驱动,插上改革创新与文化的翅膀,使我们的传统产业有一个新的生机,在质量和效益上有新的提升,变成新兴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我们时尚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这是我们在这方面的考虑。

  主要也就是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标准管控。就是安全标准、环境标准,对政府和社会的贡献标准,采取倒逼和牵引的方式,来对整个的产业体系进行重构。对于低小散弱乱的不符合标准的要进行淘汰。对于基本符合标准要进园区发展,不能星罗棋布、散落民间,不利于整体的安排,形成产业集群,以特色小镇的理念,来推进整个集群式的发展,做到文化、旅游、产业、社会各个方面的有机整体,实际上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发展的一种新要求。

  二是加大环保执法的力度。特别是我们去年以来具有地方立法权以后,我们率先在环保和资源管理方面出台了两部地方性法规,为我们的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三是切实加强对排污问题的治理,包括政府实施对农村和城镇的污水治理,这些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把原来可能产生的一些信访问题,把它整体地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和解决。

  现在看来,主要的成效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找到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改造提升的路子。省委和省政府把我们绍兴列为全省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试点,也希望我们能够进行更好的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些好的经验措施和办法,让传统产业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二是我们全市的空气环境的质量大为改观,因为我们进行这些产业的改造提升,可望到明年年底除个别大型热电厂以外,绍兴实现无煤化,这样排放量就完全改变了,所以我们的空气质量一下子一个大的跃升,我们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80%,特别是优质的天数增加了50天。同时水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基本上全面消灭了劣V类水体,三类以上的水质水体达到了85%。

  三是我们广大的企业家,在安全生产、环境生态保护,特别是创新的意识形成了非常好的强烈的共识。也正是全社会上下一起,形成了这么一个好的共识,所以我们带来了信访工作非常好的效果,总体信访量呈下降的态势,下降幅度大概将近30%。

  四、主持人:通过彭书记的介绍,我们确实了解到绍兴的城市品质和产业品质在这几年有一个明显提升,促进了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化解。其实我们还知道绍兴还有一面旗帜,就是毛泽东同志批示的“枫桥经验”。请您谈谈绍兴在运用“枫桥经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彭佳学:好的。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第三个着眼了,就是要着眼基层基础,要注重党建的引领,来维护民心民意,切实把我们老百姓、群众的心声,紧紧地团结在我们自己的周围。“枫桥经验”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群众路线。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地丰富“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当下来讲,构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有机结合的这样一个基层治理体系,来切实解决在稳定和谐、文明秩序等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来讲“枫桥经验”,它就是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坚持服务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就是“枫桥经验”的丰富内涵。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紧紧围绕着八个字这样一个目标来构建我们新的工作体系,来形成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八个字:平安、文明、富裕、活力。围绕着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富裕美丽的村容村貌,活力四射的发展态势,在这个过程中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要求,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把法治、德治和自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来打造我们“枫桥经验”的升级版和平安中国的示范区。

  第二个方面,我们按照标准化、集成化和智慧化的要求,来构建乡镇到村的一个服务体系。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四个平台”的建设,来完善全科网格功能,把一些信息化技术整合到其中,把我们基层的“七站八所”有机整合起来,形成重心向下、关口前移、及时就地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的这么一个问题解决处理的方式。

  第三,在全市农村开展面上的文明创建工作。我们采取的是“五星达标、3A争创”,五星就是平安、文明、富裕、活力再加上一个党建的标准,这样形成五个方面,我们叫做“五星达标”。这就形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这样一个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探索推进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就提出了3A争创,形成以3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打造新的基层治理的目的和目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一些工作标准和一些工作安排、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在全城范围内全域范围内提升整个基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和措施,广大的群众对于社会治理的信访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从量上看,相关信访件下降幅度将近30%。无理访、无序访的现象得到了遏制,特别是一些疑难案这些问题治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五、主持人:我们也了解到这几年绍兴的信访工作特别是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上力度很大,彭书记,请您谈谈绍兴的做法。


  彭佳学:首先这个积案不是一天形成的,它也是有一个过程。对于积案的化解,我们讲本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营造一个地方的整个发展环境和一些治理环境。另一个方面,也是真正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以,应该分析研究,真正地弄清这些积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们近年来在这个方面也是抓住了省里给我们营造的解决疑难问题的好环境、好氛围,来把握解决疑难问题的一个好的机会,来完善相应的体系、体制和机制。我们还是希望积极地把这些积案能够全面进行化解,努力创建“无积案市”。

  第一,把握了几个原则。

  一是我们坚持事权为主,和属地负责的有机结合,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处理,坚决不能突破中央、省委相关政策。

  二是坚持法治思维,来依法处理信访事项,不机械维稳,也不 “花钱买稳定”,不留后遗症。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特别要重视源头性问题,就是要正本清源。我们对于每一件积案,一条一条,一项一项把源头情况弄清楚,细分析积案成因和演变的情况,来厘清信访的诉求,从源头上找到它的原因,找出共性和规律性问题。

  四是坚持整体思维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在化解个案的时候要通过营造更好的环境来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形成良好态势。

  五是我们要特别坚持新官理旧事、理旧账、现任的官员尽量不欠账,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官德教育。

  第二,实行四项制度。一是离任交接制度。就是对信访的事件要交接,实行清单交接。前后任交接时,所有清单都要签字交接。二是源头预警制度。某一个案件在你这个地方连续三次的上访,还没有解决,我把这个案件,要向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预警。县里也要对乡镇这样做,这样一级一级把责任落实下去。

  三是信访人销号管理制度。我们这件事情做的好不好,这个案件有没有达到解决的目的,信访人要签字进行确认,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四是闭环留痕制度。这件事情从受理交办,一直到跟踪全过程都要留下痕迹,通过一些智慧化的手段,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第三,建立一个平台。就是落实省委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里面主要是两个方面。

  首先,切实做好初信初访信访工作,第二要做好网上信访和信访信息化的问题。我们市里把原来一些散落在其他各个部门的信访统一归并归口,形成一个新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这种东西做了之后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如何做预警的问题。科学化的来掌控了解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更好地去研究如何落实这样的东西,交办给谁,怎么交办,办的过程如何,是不是准确。通过这些工作,对信访事项实施“一个平台接收、一个系统管理、一个标准评判”,有效解决多头投诉、多头答复、重复办理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初次信访事项100%处理到位,群众的满意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达到了90%以上。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全市信访秩序趋于稳定,信访工作也呈现出信访总量、重复访量、越级访量“三下降”的良好态势。2015年以来,信访总量下降了5%,重复访下降了30%左右。积案化解率达到了85%。

  与此同时,我们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微腐败等现象。涉及选人用人、党风廉政建设的信访事项也都得到了大幅的减少。


  六、主持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7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对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节目的最后,我想请您谈谈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如何把信访工作做得更好。


  彭佳学:总书记将信访工作定位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无疑是对信访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概括,也对信访为民的方向做了深刻的定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好、落实好。

  一是一定要强化为民意识。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继续做好定期接访,尤其是带案下访,重点约访,包括一些走进群众中间,走进家门等等一些形式,真正地察民情。

  二是一定要强化一种责任担当,要全面落实信访工作的责任,尤其要提升分析研判能力和把握能力,要强化督查问责的机制,把责任落实落到实处,真正推进问题的解决。

  三是一定要坚持法治意识,要把握好决策的源头,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不应该产生的信访问题。要积极推进法治信访,引导群众从整体的利益看问题。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一种团结奋发向上的秩序和环境。当下,要通过我们扎扎实实地务实的落实、务实的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好良好的氛围。


  主持人:非常感谢彭书记为我们分享绍兴市信访工作的工作经验与成效做法,我们下期再见,谢谢。